“他就是个混蛋!”亦或者“他这人还不错,工作上一些表现让我佩服,但是…(此处省略两千七百零六个字)”
某一个时刻,你会去思考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开始自问自己是谁?今天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聊聊:从外向性格与内向性格去认识我们自己。
你听说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吗?说:成年人的舌头舔不到自己的手肘。
如果你曾经试过亦或者现在有一点想要去验证这件事的念头,那么你就是一个偏于外向性格的人。
生活中,外向性格给人的感觉往往是喜欢冒险,追求刺激,他们能够很快的熟悉陌生环境,融入一个从未接触的圈子。
不断的刺激能让外向性格的人电力满满,那反观内向性格的人难道就只能与外向性格的人形成极端吗?也不尽然。
有研究表明内向性格的人在刺激越少的情况下反而会表现的更好。
同样一台手机,外向性格的人几乎不会去屏蔽掉各种App推送的消息,扩充自己见识。而内向性格的人则会有选择的屏蔽掉一些干扰到自己的消息,
在社交环境下,外向的人往往会在与人交互的过程中具有‘攻击性’,比如勾肩搭背,开过火的玩笑。
我萍水相逢一个外向性格的人,他表现出的言行举止在同样外向性格的圈子里并没有什么不妥。然而在我这个内向的人眼中,这些表示亲密关系的行为都是带有‘攻击’意味的,甚至感觉被冒犯。
外向性格的人在与人称呼上,习惯用一些表达亲密的昵称,比如你叫做马若颜,他会叫你若颜或者是颜颜、小颜。
而内向人格更喜欢并倾向于复杂、模凌两可的表达方式,正如开篇我举出的例子,我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喜欢把话说的太死,有时候绕来绕去很难说到重点上。(就像我这句话一样)
在一间酒吧里,外向的人会偏于享受,而内向的人往往难以承受高分贝的音乐与吵杂的人声。
外向的人说一是一,说二就是二。但内向的人总喜欢绕来绕去。
这也正是许多外向的人看内向的会觉得他们‘摸不透,藏得深’。
与此同时内向的人看外向的会觉得他们‘烦人,叽叽喳喳’。
我们在同样的性格圈子中有太多相似的地方,对人对事,言行举止几乎都一模一样。
即便和你相同的名字,同年同日生,你们可能同样的外向,
作为一个内向的人。在我还在上学的时候我妈就对我说:我这种不爱说话的性格以后到了社会上吃不开。
进入社会后的第N份工作,公司里外向的同事约着出去玩,曾有一次他们聚会没叫上我被我碰巧看到了。
他们会表现的不太好意思,各种理由来避免让我尴尬,也邀请我一起去玩。
我当时心里:真没必要,我这样挺好,反而去了我也受不了周围一堆陌生人大声说话。
但如果我就此转身离开,在旁观者眼中又显得小家子气。于是我进去坐了会聊聊天再走。
看,内向的人并不会因为没叫上他而认为自己收到冷落,内向的人也虽然看似话不多不善交际,但也明白适当的照顾别人的感受。
即便是一些看似高端的公司在入职做的心理测试会直接刷掉内向性格的人,认为我们木纳,不喜言谈,难以相处。
但不要认为这样就会影响到内向人的心情,我们自乐在其中,也不在乎这些稀奇古怪的被排挤被筛选。
同样性格的人会因为就甜豆花与咸豆花的观点不同而闹掰。
决定我们是谁的,并不是外向与内向的性格特征,而是我们对于外界事物的态度与选择。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个关于内向者与外向者身处社交环境下的趣味短视频,或许你能从中看到自己在社交场合的情绪变化,也不一定呢。
这里是遵言,我叫梦随乡兮,一个没什么文化的故事讲述者。本文所有插图来自Unsplash、部分观点来自TED,文末视频来自Viddsee。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遵言):混蛋 与 两千七百零六个字
本文由
梦随乡兮 发布在
遵言,转载此文请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文章来源(遵言)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zunyan.org/1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