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又出道了。以后写文一切从简,没有花里胡哨的引导关注转发,尽量每周能有一个感兴趣的话题可写。
学生时代,我是一个非常外向的人。那时候撩女同学、打架、通宵上网打游戏,几乎坏孩子能做的我都做了。
而反观那些好好学生呢?映像中那几个班里的学霸就只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玩,也不爱和我这种差生搭话。
后来他们一路之上去了不错的高中,而我却早早的去技校学习,随后开始工作。
不过中学性格外向的我在家人面前却难留只言片语,从小到大身边所有的老炮都告诉我一件事:你这孩子,性格那么害羞以后咋在社会上混呢。
我总是一副无所谓的微笑面对,无数次这样的告诫并不是单纯为我好,而只是让我成为他们理想中的模样。
前几天在网上看到一个有趣话题“公司HR觉得我不合群,该怎么办?”
原以为长大后就可以活成理想样子的我们,却又不得不承受来自工作环境的不理解。
从学生时代到步入社会谋生,老师、上司乃至同学、同事,都不断的告诉我要试着外向一点,多发言、多和他人接触交流。
可是,我真不知道在“不必要”交际的情况下,有什么好说的。
这个必要性就好比是秤杆,近乎对每一次言行做出必要的判断。当不必要出现的时候,内向者就会淡然一笑,不发言也不行动。
你甚至会发现内向者几乎不会去与人争辩自己内向性格的好坏,因为在内向者的世界里,内向性格的欢愉别人不懂,也不必要讲给别人听。
在刻板影响里,内向往往是沉默、害羞、内敛、紧张、害怕、自闭,这些在成年人世界里看上去就像笑话一样的标签,对内向者而言这种评价没什么意义。
一天不过24小时,一年不过365天。翻过一年又一年,翻过一年又一年。
内向者在必要事物做完后就一个人静静的去思考一些问题,又或者是听音乐、看电影、玩游戏。
内向者享受自己掌握自己生命和时间的感觉,因为只有在那个时候,他们活得才像是期望的自己。
这样享受自我生命的方式在外向者眼中往往是不合群,不易接触。
“只有改变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这句话几乎每个人都听过,也有不少人拿来当作人生前进过程中的至理名言。
许多人总是去改变自己,让自己去迎合、适应这个社会。他们认为这样才能生存下来。
而内向者更多是去思考,自己怎样才能去找到适合自己的社会与圈子。
这就像每个人不同的恋爱观一样,有的人选择去改变自己从而去匹配上自己理想的对象。
而内向者是选择去寻找在不改变自己的前提下,找到合适自己的对象。
有人认为“必要性”、“不改变”是内向者内心对孤单到义无反顾的无用执念。
认为内向者往往只是存在于骑墙望风的追随者人群中,所以抱有这种执念的人都难堪大用,难成大气。
以上的名人你总有一个认识,他们都曾直接或间接的表达出自己是内向性格的人。
可能我们成为不了伟人影响不了世界,但至少说明我们并非有错。
事实证明内向者也可以成功,也可以为这个世界提供作为一个人类的创造力与价值。
但前提是需要内向者能正视自己的性格,正视自己的性格不单单是接纳这种性格所带给我们的特质,更要理解并运用这些特质为自己或为更多其他人创造价值。
内向不是孤僻和满含敌意,它只是一种将更多时间留给自己的性格特质。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遵言):“不要再劝我外向,内向没什么不好。”
本文由
梦随乡兮 发布在
遵言,转载此文请保持文章完整性,并请附上文章来源(遵言)及本页链接。
原文链接:https://zunyan.org/1128.html